跟着总书记学党史第7期丨焦裕禄精神为何永恒
1966年,还在上初中的习近平,读到了穆青等同志采写的《县委书记的榜样—焦裕禄》。从此,焦裕禄便成为了他一生的榜样。
1962年冬天,焦裕禄来到当时的中国贫困县兰考,就任县委书记。排内涝、战风沙、治盐碱,他始终和老百姓一起奋战,即便是肝癌的剧痛,也击不垮他摘掉兰考穷帽子的信念。1964年,不满42周岁的焦裕禄去世了,却把焦裕禄精神永远地留在了天地之间。
焦裕禄亲自率领干部、群众进行了翻淤压沙、翻淤压碱、封闭沙丘试验。这是一种勤俭节约、艰苦创业,“敢教日月换新天”的奋斗精神。焦裕禄在兰考每一天都是在农村跑步度过的,考察的路线5000多里路。这是一种实事求是、调查研究,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。焦裕禄说不改变兰考的面貌,决不离开这里!这是一种不怕困难、不惧风险,“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”的大无畏精神!焦裕禄的肝病越来越严重,便用一根棍子顶着肝部继续工作。这是一种廉洁奉公、勤政为民,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。
人民至上、以人民为中心,这就是焦裕禄的人民情怀,这更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根本立场。焦裕禄精神告诉人们,公仆情怀是心中装着全体人民,求实作风是凡事探求就里、“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”,奋斗精神是“敢教日月换新天”、“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”,道德情操是艰苦朴素、廉洁奉公、“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”。
“生也沙丘,死也沙丘,父老生死系。”建党初期只有50余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,如今成长为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,靠的是什么?中国历史上一再上演“其兴也勃焉,其亡也忽焉”的历史周期率,中国共产党执政70余年,不仅跳出了这个历史周期率,而且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经济快速发展、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,靠的是什么?离不开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,离不开对公仆精神的不懈追求,离不开一个个焦裕禄式的好党员,一批批新时代的“焦裕禄群体”,无私奉献,忘我牺牲。
“路漫漫其修远矣,两袖清风来去。”焦裕禄清清白白地来,清清白白地走,转眼间已经去世57年了。但他的精神长存世间,他的公仆情怀、求实作风、奋斗精神、道德情操,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永放光芒。
ag真人平台官方伊犁公司党总支
2021年7月20日